一、心理壓力
心理壓力與壓力事件密切相關。有心理壓力的人一定有壓力事件。心理壓力是對壓力事件作出反應而形成的綜合心理狀態。沒有壓力事件,個體心理壓力就無法形成。人類心理學的基本方式是反射,是生物體對某種刺激的反應活動。人們不會對任何刺激做出反應而形成心理壓力,一般的心理過程也不一定會形成心理壓力。只有當個體意識到他人或外界事物對自己構成威脅,即主觀反映壓力事件時,才能形成心理壓力
二、心理壓力的影響
1、心理壓力對身體的影響
心理壓力過大,會給身體帶來很多不好的后果。一個人的情緒狀態和身體的免疫系統之間有著特殊的關系。長時間處于緊張的壓力之下,會對身體的免疫系統產生負面影響。人們會出現各種癥狀,如易怒、精神疲勞、失眠等神經系統癥狀,胸悶、四肢無力、腰酸腿痛,以及其他性功能障礙等癥狀。對于女性來說,還會引起月經不調、痛經、黑斑等。
2、心理壓力對生活的影響
現代生活中,節奏一天比一天加快,這種節奏的節奏很容易給我們造成心理壓力。當壓力得不到及時緩解時,很容易導致身體疾病,如抑郁、焦慮、失眠或其他疾病也嚴重影響我們的健康,我們需要采取良好的對策來治療這種現象。
三、使用精神壓力分析儀檢測心理壓力
使用精神壓力分析儀對檢測者的心率變異性(HRV)評估自主神經是否穩定,由于外界刺激導致的心理壓力不穩定會讓大腦神經受損,導致交感和副交感神經無法正常應對外界的刺激,讓身體保持正常的功能。當功能受到損傷后身體無法因對外部壓力造成的情緒轉變,導致心理壓力無法排解。
心理壓力是一種無法用身體病癥體現出的精神癥狀,隨著受到壓力的大小而表現出的嚴重程度也不同,及時檢測出異常并及時進行診治是緩解心理壓力的重要手段。
四、精神壓力分析儀評估心理壓力的作用
心理壓力理論,特別是“系統模型”,使我們認識到個體實際上是生活在多種壓力因素的動態平衡中。心理壓力的多因素過程與健康的關系與社會心理因素與疾病和健康的關系是一致的。
與疾病密切相關的不良行為(吸煙、酗酒、吸毒、多吃、少運動、肥胖)和對社會壓力的不良反應都可以在心理壓力理論的框架下進行研究。隨著工業化、現代化和競爭的日益加劇,人際關系日益復雜,人們的生活壓力越來越大,心理壓力的程度也越來越大。由此產生的心理和生理反應以及由此產生的癥狀和體征,正在成為當代人身體不適和精神痛苦的根源。
這種對健康和疾病的整體理解有助于我們做出有關衛生工作的決策,也有助于醫療模式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