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400-658-8981

足底壓力分析儀之足部病癥
發布時間:2020-05-08 13:52:21
足底壓力分析儀可以分析足底壓力變化,壓力異常會引起什么呢。下面小編帶大家認識一下。
跟痛癥:
跟痛癥是由多種慢性疾患所致跟部蹠面(即腳后跟)疼痛,其與勞損和退化有密切關系,常見的病因有:(1)足跟纖維脂肪墊炎;(2)筋膜炎;(3)跟骨骨刺。臨床表現主要為足跟面疼痛、腫脹和壓痛, 走路時加重。本病多發生于中年以后的肥胖者,男性發生率高,一側或兩則同時發病。大多數為慢性起病,常同時有風濕或類風濕性關節炎,骨性關節炎等
臨床表現
跟部局部疼痛、腫脹、走路時加重。
足跟底前內側壓痛。
有時有其他畸形,為平底足等。
診斷依據
多于中年以上發病,跟部蹠面痛,走路時加重。足跟底前內側壓痛。跟骨側位X線片可能有骨刺
療養原則
減少局部壓迫:可采用海綿跟墊、矯形鞋、石膏外固定。局部理療或熱敷。
痛點封閉:用醋酸氫化考的松或強的松龍12.5—25mg加1%—2%普魯卡因0.5—2ml局部注射,每周一次,1—3次為一療程。
非手術療養無效者,可行手術療養:如骨刺切除、蹠腱膜附著處松解或脛后神經跟下支切斷術。
足底壓力分析儀還可以分析: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炎是足底的肌腱或者筋膜發生無菌性炎癥所致。
病因
由于超負荷壓力的長期作用,造成足底筋膜的急性或慢性損傷,是引起疼痛的主要原因。較常見的原因是經常長時間走路包括登山健身、徒步旅行、逛商店等活動,連續走上幾天,就很容易引起足底的慢性損傷,從而導致足底筋膜炎。另外從結構上有導致足底筋膜不正常拉力之因素,例如扁平足、高弓足、足跟肌腱過短等,長期下來可能因行走時姿勢著力不當,引起腰、髖、膝、踝等部位的疼痛。
臨床表現
患者承載重量時足跟疼痛,疼痛通常持續數月至數年,尤其是晨起或長時間不活動后。
足底筋膜炎較常見的癥狀就是腳跟的疼痛與不適。一般而言,疼痛在早晨下床時較為明顯, 這主要是因為經過一個晚上的休息,足底筋膜不再負重,會處在較為縮短的狀態。因而當早晨下床踩地時,會對足底筋膜產生較大較快的牽拉,進而引起疼痛。但在行走一段時間后,足底筋膜會變得較松,因而癥狀會緩解。但若過度行走,足底筋膜被牽拉的次數漸增,癥狀又會再現。壓痛點常在足底近足跟處,有時壓痛較劇烈,且持續存在。導致的疼痛特點為搏動性、灼熱、刺痛性。
物理療養
休息并以物理療養來改變足跟的疼痛,包括超短波、電療等。久站或運動后引起的足跟疼痛,可在足跟部冰敷10分鐘~15分鐘。如無明顯改變,可考慮局部注射類固醇。
足弓支撐
使用帶有足弓支撐的鞋墊可均勻分散患者足底壓力,可在下肢負重時有效降低足底筋膜所受的拉力,進而減少反復牽拉對足底筋膜的傷害。
足底壓力分析儀通過測試觀察壓力變化,來分析足部病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