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400-658-8981

足底壓力在靜態、動態時的分布規律 足底壓力分析儀
發布時間:2020-03-27 11:16:18
選取數量相等不同性別的成年人群、測試其身高、體重、身體質量指數、腳長、腳寬、等基礎數據,結合使用平板式和鞋墊式足底壓力測試儀測試其在靜止站立、行走、慢跑、上下樓梯的足底壓力分布,可以簡單分析出一下規律:
1、靜態站立分析:使用足底壓力分析儀進行足底壓力分區測試,發現足底峰值分布大概率為足跟>第2跖骨頭>第2、4跖骨頭>第1跖骨頭>第5跖骨頭>拇指>中足>第2、3腳趾>第4、5腳趾。根據足底足弓結構,傳統觀點認為足底排布的縱弓、橫弓主要以三點作為支撐,分別是足跟、第1和第5跖骨,但是在完成足底壓力測試后表明靜態站立時并非如此,通過觀察足底軟組織發現,壓力分部與認知不同主要是由于后天行走足部軟性組織及骨性結構發生了改變;另外比較前、中、后足的壓力分區,發現正常足弓人群其中足受力相對很小,身體的重量主要由前足和后跟承擔。并且前足相對來說負重多的比例更大一些,這可能是由于小腿及足底受力結構導致身體前傾,使得身體重力通過足弓傳遞至前足平衡負重。通過對比不同性別的去足底壓力發現,部分女性第2、3跖骨壓力百分比相對男性偏高,調查生活習慣主要為經常穿著高跟鞋,是的足部骨性結構或是前足軟組織發生輕微改變所致。通過對比不同體重、不同性別的人的足底壓力,發現體重對于足底壓力存在影響但不是決定性的。對比測試者觸地面積,發現體重較大的人,足底接觸面積也相對較大,更多的作用力被較大的面積分散,導致體重對足底壓力的影響不是那么明顯。同理女性相對于男性擁有較小的體型和觸地面積,因此性別對足底壓力的分布也沒有較明顯的影響。

動態分析:通過使用平板式足底壓力分析儀檢測行走,使用鞋墊式足底壓力分析儀檢測慢跑、上樓、下樓,對比發現足底壓力負重主要集中在足跟、1~4跖骨、拇指,而第2~5趾和第5跖骨負重很小,這表明在動態情況下,足底在運動中骨性結構和軟組織的狀態被細微調整,使得三點支撐理論得以補充。在上下樓時,前足的壓力負重比明顯增加,加快運動,發現重心移動軌跡COP線隨著速度提升,變得逐漸不穩定,即使在水平運動中,這種現象也比較明顯。這說明在日常生活中,應該養成良好的步態,并加強腿部肌肉鍛煉,增強下肢穩定性。而且在復健運動中,應該循序漸進式的改變鍛煉方式,保護復健成果。對比靜態和動態雙足壓力峰值,發現動態隨著速度的增大,壓力峰值也成遞增改變。主要是因為靜態時,足底只有體重的作用力。動態時,這種情況又增加了沖量,而且這種附加作用力隨著速度的提升而增加。而且通過對比靜態、動態第1、2跖骨頭和第3~5跖骨頭壓力百分比發現,第1、2跖骨頭壓力百分比提升明顯,3~5跖骨頭壓力有所下降,這表明了在運動狀態下,內側縱弓相對于外側縱弓有較好的調節性和堅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