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少癥是一種與年齡相關的肌肉質量、力量和功能逐漸下降的綜合征。隨著全球人口老齡化的加劇,肌少癥已成為一個日益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它不僅影響老年人的生活質量,還增加了跌倒、骨折、殘疾和死亡的風險。因此,深入了解肌少癥的癥狀、原因及干預方法,對于預防和管理這一疾病具有重要意義。
一、肌少癥的癥狀
肌少癥的癥狀通常表現為肌肉質量的減少、肌肉力量的下降以及身體功能的減退。
1. 肌肉質量減少:通過影像學檢查(如雙能X線吸收法或磁共振成像)可以觀察到肌肉體積的明顯減少。
2. 肌肉力量下降:握力測試是評估肌肉力量的常用方法,肌少癥患者的握力通常顯著低于正常水平。
3. 身體功能減退:患者可能出現行走速度減慢、步態不穩、從椅子上站起困難等癥狀,嚴重時甚至影響日常生活活動。
此外,肌少癥患者還常伴有體重減輕、疲勞、虛弱感等非特異性癥狀,這些癥狀進一步加劇了患者的生活質量下降。
二、肌少癥的原因
1. 年齡因素:隨著年齡的增長,肌肉蛋白質合成減少,分解增加,導致肌肉質量逐漸下降。
2. 營養因素:蛋白質攝入不足、維生素D缺乏、能量攝入不足等營養問題會加速肌肉的流失。
3. 運動因素:缺乏體力活動或長期臥床不動會導致肌肉廢用性萎縮。
4. 激素變化:隨著年齡增長,生長激素、睪酮、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IGF-1)等激素水平下降,影響肌肉的合成與修復。
5. 慢性疾病:如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力衰竭等慢性疾病會加劇肌肉的分解代謝。
三、肌少癥的評估干預方法
1、肌少癥評估
肌少癥數字化評估與干預系統SMC-1000集評估診斷、營養干預、運動干預為一體,實現了肌少癥評估診 斷數字化、干預管理智能化、數據采集標準化、數據管理系統化。 檢測流程:SARC-CaIF及圍度檢測→握力檢測→3步勢平衡檢測→4米步速檢測→5次起坐檢測→人體成分檢測。
2、肌少癥干預
營養干預:增加優質蛋白質的攝入,尤其是富含亮氨酸的蛋白質,有助于促進肌肉合成。適量補充維生素D有助于改善肌肉功能。
運動干預:
抗阻訓練:如舉重、彈力帶訓練等,能夠有效增強肌肉力量和體積。
有氧運動:如步行、游泳等,有助于改善心肺功能和整體身體功能。
平衡訓練:如太極、瑜伽等,能夠提高平衡能力,降低跌倒風險。
肌少癥是一種與年齡相關的肌肉質量、力量和功能下降的綜合征,其發生與多種因素密切相關。通過科學的評估和綜合干預,可以有效延緩肌少癥的進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